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以教育管理信息化为抓手 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活力

来源: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社会进步对于职业院校的呼吁,是职业院校为迎合市场需求的战略选择,是建设教育现代化的技术支撑和重要手段。教育部于2015年8月28日发布了《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

教育信息化是社会进步对于职业院校的呼吁,是职业院校为迎合市场需求的战略选择,是建设教育现代化的技术支撑和重要手段。教育部于2015年8月28日发布了《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了“以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为重点,进一步更新管理理念、完善制度标准、创新运行机制、改进方式方法、提升管理水平,为基本实现职业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不断提高职业院校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用以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落实了今后一段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提升信息技术应用的实践方向和主要任务。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不断探索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的路径,并通过多个政策文件的颁布来推进我国职业院校信息化网络化进程,《行动计划》就是将政策落到实地,引导我国职业教育加快改革、稳步提升、实现信息化普及的纲领性文件。 1 《行动计划》出台的背景及必要性 1.1 政策出台的背景 这些年,教育部为规范职业院校办学行为,陆续颁发了30多部政策性文件,这些文件涉及职业院校的德育、教学、后勤及学生管理等诸多方面,为职业院校常规管理进行了系统的规范。但在实际工作中,职业院校对这些政策的落实情况参差不齐,部分学校处于“上动下不动”的状态。一些院校在招生、教学、实习、经费等方面仍然问题突出,一部针对院校突出问题献计献策,有针对性的治理和监督院校行动,切实改善职业院校管理规范化的文件急需出台。 1.2 政策出台的必要性 《行动计划》是通过发出“改变从今天开始”的倡议,借助系列活动使国家已有的政策、法规、规范和要求全面落地,将成为职业院校实际的行动指南作为首要任务。它的出台是在充分贯彻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相关部署政策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的基础上,将教学管理作为职业院校管理的核心,要求教学管理工作走“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信息化”道路,将教学管理信息化作为教学管理水平提升的标准,为加速推进学校管理改革和信息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基础上,达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2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G20的召开展示了中国在世界的话语权,越来越丰富的交流与竞争加大了国家对高新技术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作为顺应国家发展需求,传承先进工艺技术、培养多样化技能人才的代表,必然要对此做出行动上的回应,我国教育部门不断强调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确实取得了新的进展。目前为止,较发达地区的职业学校有能力采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多数院校已经建立了自身的独立数据库,但职业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存在的主要问题整理如下: 2.1 教学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不完备 简单的开发单一的教务管理系统而忽视全面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很多高职院校认为购买一套通用的教务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学生网上选课,教师网上排课、评教等活动就是实现了教学管理的信息化。这种想法过于片面,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不是某一个单独的运营系统,而应是一个数字化校园体系,由多个子联系的系统组成的,需要学校各部门配合管理的结构体系。 部分学校管理部门对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方式和具体任务认识不清。认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将纸质的档案搬到计算机里,不仅没有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还可能涉及学校领导及诸多职能部门的职责变化,对现有的管理模式形成冲击。因此对这种改革持排斥态度,却忽视了这种变革所带来的冲击只是短暂的,会带来引起管理组织结构的重组与优化。这就需要管理层及时更新管理理念,紧跟教学信息化的思潮,充分学习,全面思考,为学校管理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经验至上”型教学管理人员安于现状,思想固化。在教学管理上,那些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前辈,不愿接受不熟悉的教学管理手段,他们更乐于保持原有的管理方式和教学理念,对教学管理信息化持不信任的态度。 2.2 院校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掌握程度的不同 各个学院需要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系统进行维护和监管。但由于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学校管理人员的计算机能力参差不齐,有的甚至只能做简单的文字处理工作,对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推进产生阻碍,许多高效办公软件无法得到充分利用。这提醒学校领导者加强对教学管理队伍的信息素质建设,以适应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需要,督促他们不断学习,提高信息技术水平。 2.3 院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经费的欠缺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涵盖计算机系统、互联网技术、通信工程等硬件基础设施和云储存、信息管理等软件设备的多元化综合系统工程。由于其建设的复杂性,在开发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高职学校没有企业一般的经济实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建设,只能一次性购买通用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加之缺乏专业人员对系统实施软件维护和硬件更新,对管理人员的信息化业务培训力不从心等,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产生了严重的制约。 2.4 多数高职院校不愿主动开发教学管理系统 高职院校较之企业竞争意识薄弱,领导者对于学校的管理理念更多的趋向于服从和统一,因此多数高职院不愿投入人力和财力进行自主开发,转而选择购买市场占有率高的通用型高等教学管理系统,却忽视了职业教育的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针对性实用性的专业构造,使得高等职业教学管理信息化在“建设”和“开发”环节出现断层,无法满足职业院校的信息化教学管理。 2.5 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缺乏共享,各个学校信息孤立 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而言,优质的教学资源是推动学校进步和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的有力支持,利用信息化系统的网络平台,借助精品课程网站等交流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学校及部门间的交流与进步。但由于信息化系统在开发、管理、运用等环节的问题,导致院校的共享水平仅能局限于某一区域或领域,大大降低了信息化系统的利用效率,优秀的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和互访,更谈不上共享。再有一些共享平台和其他平台无法实现统一的身份认证,形成了信息孤岛,导致教学资源滞后,制约了高职院校教学资源信息化的效能。 3 高职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 推进信息化建设是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创新的促进因素。高职院校应采取各种可行方案来解决以上问题。 3.1 吸收政策观念,更新和规范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是在高职院校内营造向新向好的教学管理观。《行动指南》是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提出的行动指南,鼓励高职院校根据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要求,以规范、严谨的态度,制定本校信息系统的相关制度,管理人员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更新思维方式,将新的管理手段与原有的方法做对比,并进行客观的评价取舍,运用更适合学校当前发展情况的管理理念指导学校工作。在认真学习国家政策性文件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教学特色和管理经验,探索与信息化教学改革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新途径。 3.2 加强信息化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对高职院校而言,教学管理信息化体系复杂,学校需要指派专人负责学院乃至各个部门的系统管理工作,这类人员需要肩负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和维护者的双重身份,因此需要对他们进行培训,使他们具备获取、分析、甄别、筛选和处理教学管理信息的能力外,还可以熟练进行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切实提升教学信息管理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保证教育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是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关键。 当然,优质教学资源能否在教育信息化中得到发挥和运用,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教师。《行动计划》提出“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并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通过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开展教学信息化改革,也能更大程度上避免交接不到位、管理不顺畅、等情况的发生,不断提高管理效率。 3.3 加大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搭建职业教育远程互动学习平台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的渠道体现出多样性和通畅性的特点。《行动计划》提出:“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互联网作为实现资源共享的线上交流方式,对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应相应国家的呼吁,加大对教学管理软硬件设施的建设投入,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管理中去,鼓励学校采用先进网络传输技术,开发建设职业教育远程互动学习平台,在实现学校优质资源面向社会,互通互助的同时,加强在教育管理方面的交流互动,提升区域职业教育的共同进步。 3.4 建立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管理的软件系统 由于高职院校以培养迎合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人才为主,在课程体系、学科布局、学时分配等方面具有特殊性,较之普通高校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建立一套功能性全、实用性好、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的信息化管理软件系统是必要的。这就需要学校投入专项资金,依据本校教学体系和课程需求,联合教学软件制作公司有针对性的开发专用型教学管理系统。开发的方式可采取多校联合开发,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有助于构建统一的信息管理数据库共享平台,推动学校之间的交流和进步。 3.5 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制,消除信息孤岛 传统的教学管理体制是以教务处为主的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作为教学管理的指挥中心,各教学单位只是配合教务处完成教学管理工作,各院系只负责服从和履行分配的任务。为此,《行动计划》提出“加快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消除信息孤岛”。强调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依托互联网等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将各教学单位作为一个自主教学管理的子系统,教务处将管理权下发给各子系统,这样以教务处只需以大管家的角色对信息化管理进行宏观调控和统筹,具体的教学管理任务由各部门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从而增强各教学单位及学校整体的自主权和信息管理能力。也可构建面向师生、面向社会服务的资源云平台,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高职学校从多个方面投入支持,包括人员、资金、技术等。高职院校应从自身的实际出发,紧跟国家发展脚步,在正确观念的引导下,积极规划,合理实施,逐步建立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系统化教学管理信息化模式。 教育信息化是社会进步对于职业院校的呼吁,是职业院校为迎合市场需求的战略选择,是建设教育现代化的技术支撑和重要手段。教育部于2015年8月28日发布了《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了“以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为重点,进一步更新管理理念、完善制度标准、创新运行机制、改进方式方法、提升管理水平,为基本实现职业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不断提高职业院校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用以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落实了今后一段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提升信息技术应用的实践方向和主要任务。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不断探索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的路径,并通过多个政策文件的颁布来推进我国职业院校信息化网络化进程,《行动计划》就是将政策落到实地,引导我国职业教育加快改革、稳步提升、实现信息化普及的纲领性文件。 1 《行动计划》出台的背景及必要性 1.1 政策出台的背景 这些年,教育部为规范职业院校办学行为,陆续颁发了30多部政策性文件,这些文件涉及职业院校的德育、教学、后勤及学生管理等诸多方面,为职业院校常规管理进行了系统的规范。但在实际工作中,职业院校对这些政策的落实情况参差不齐,部分学校处于“上动下不动”的状态。一些院校在招生、教学、实习、经费等方面仍然问题突出,一部针对院校突出问题献计献策,有针对性的治理和监督院校行动,切实改善职业院校管理规范化的文件急需出台。 1.2 政策出台的必要性 《行动计划》是通过发出“改变从今天开始”的倡议,借助系列活动使国家已有的政策、法规、规范和要求全面落地,将成为职业院校实际的行动指南作为首要任务。它的出台是在充分贯彻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相关部署政策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的基础上,将教学管理作为职业院校管理的核心,要求教学管理工作走“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信息化”道路,将教学管理信息化作为教学管理水平提升的标准,为加速推进学校管理改革和信息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基础上,达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2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G20的召开展示了中国在世界的话语权,越来越丰富的交流与竞争加大了国家对高新技术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作为顺应国家发展需求,传承先进工艺技术、培养多样化技能人才的代表,必然要对此做出行动上的回应,我国教育部门不断强调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确实取得了新的进展。目前为止,较发达地区的职业学校有能力采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多数院校已经建立了自身的独立数据库,但职业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存在的主要问题整理如下: 2.1 教学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不完备 简单的开发单一的教务管理系统而忽视全面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很多高职院校认为购买一套通用的教务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学生网上选课,教师网上排课、评教等活动就是实现了教学管理的信息化。这种想法过于片面,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不是某一个单独的运营系统,而应是一个数字化校园体系,由多个子联系的系统组成的,需要学校各部门配合管理的结构体系。 部分学校管理部门对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方式和具体任务认识不清。认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将纸质的档案搬到计算机里,不仅没有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还可能涉及学校领导及诸多职能部门的职责变化,对现有的管理模式形成冲击。因此对这种改革持排斥态度,却忽视了这种变革所带来的冲击只是短暂的,会带来引起管理组织结构的重组与优化。这就需要管理层及时更新管理理念,紧跟教学信息化的思潮,充分学习,全面思考,为学校管理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经验至上”型教学管理人员安于现状,思想固化。在教学管理上,那些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前辈,不愿接受不熟悉的教学管理手段,他们更乐于保持原有的管理方式和教学理念,对教学管理信息化持不信任的态度。 2.2 院校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掌握程度的不同 各个学院需要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系统进行维护和监管。但由于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学校管理人员的计算机能力参差不齐,有的甚至只能做简单的文字处理工作,对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推进产生阻碍,许多高效办公软件无法得到充分利用。这提醒学校领导者加强对教学管理队伍的信息素质建设,以适应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需要,督促他们不断学习,提高信息技术水平。 2.3 院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经费的欠缺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涵盖计算机系统、互联网技术、通信工程等硬件基础设施和云储存、信息管理等软件设备的多元化综合系统工程。由于其建设的复杂性,在开发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高职学校没有企业一般的经济实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建设,只能一次性购买通用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加之缺乏专业人员对系统实施软件维护和硬件更新,对管理人员的信息化业务培训力不从心等,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产生了严重的制约。 2.4 多数高职院校不愿主动开发教学管理系统 高职院校较之企业竞争意识薄弱,领导者对于学校的管理理念更多的趋向于服从和统一,因此多数高职院不愿投入人力和财力进行自主开发,转而选择购买市场占有率高的通用型高等教学管理系统,却忽视了职业教育的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针对性实用性的专业构造,使得高等职业教学管理信息化在“建设”和“开发”环节出现断层,无法满足职业院校的信息化教学管理。 2.5 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缺乏共享,各个学校信息孤立 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而言,优质的教学资源是推动学校进步和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的有力支持,利用信息化系统的网络平台,借助精品课程网站等交流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学校及部门间的交流与进步。但由于信息化系统在开发、管理、运用等环节的问题,导致院校的共享水平仅能局限于某一区域或领域,大大降低了信息化系统的利用效率,优秀的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和互访,更谈不上共享。再有一些共享平台和其他平台无法实现统一的身份认证,形成了信息孤岛,导致教学资源滞后,制约了高职院校教学资源信息化的效能。 3 高职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 推进信息化建设是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创新的促进因素。高职院校应采取各种可行方案来解决以上问题。 3.1 吸收政策观念,更新和规范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是在高职院校内营造向新向好的教学管理观。《行动指南》是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提出的行动指南,鼓励高职院校根据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要求,以规范、严谨的态度,制定本校信息系统的相关制度,管理人员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更新思维方式,将新的管理手段与原有的方法做对比,并进行客观的评价取舍,运用更适合学校当前发展情况的管理理念指导学校工作。在认真学习国家政策性文件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教学特色和管理经验,探索与信息化教学改革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新途径。 3.2 加强信息化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对高职院校而言,教学管理信息化体系复杂,学校需要指派专人负责学院乃至各个部门的系统管理工作,这类人员需要肩负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和维护者的双重身份,因此需要对他们进行培训,使他们具备获取、分析、甄别、筛选和处理教学管理信息的能力外,还可以熟练进行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切实提升教学信息管理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保证教育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是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关键。 当然,优质教学资源能否在教育信息化中得到发挥和运用,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教师。《行动计划》提出“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并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通过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开展教学信息化改革,也能更大程度上避免交接不到位、管理不顺畅、等情况的发生,不断提高管理效率。 3.3 加大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搭建职业教育远程互动学习平台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的渠道体现出多样性和通畅性的特点。《行动计划》提出:“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互联网作为实现资源共享的线上交流方式,对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应相应国家的呼吁,加大对教学管理软硬件设施的建设投入,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管理中去,鼓励学校采用先进网络传输技术,开发建设职业教育远程互动学习平台,在实现学校优质资源面向社会,互通互助的同时,加强在教育管理方面的交流互动,提升区域职业教育的共同进步。 3.4 建立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管理的软件系统 由于高职院校以培养迎合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人才为主,在课程体系、学科布局、学时分配等方面具有特殊性,较之普通高校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建立一套功能性全、实用性好、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的信息化管理软件系统是必要的。这就需要学校投入专项资金,依据本校教学体系和课程需求,联合教学软件制作公司有针对性的开发专用型教学管理系统。开发的方式可采取多校联合开发,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有助于构建统一的信息管理数据库共享平台,推动学校之间的交流和进步。 3.5 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制,消除信息孤岛 传统的教学管理体制是以教务处为主的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作为教学管理的指挥中心,各教学单位只是配合教务处完成教学管理工作,各院系只负责服从和履行分配的任务。为此,《行动计划》提出“加快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消除信息孤岛”。强调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依托互联网等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将各教学单位作为一个自主教学管理的子系统,教务处将管理权下发给各子系统,这样以教务处只需以大管家的角色对信息化管理进行宏观调控和统筹,具体的教学管理任务由各部门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从而增强各教学单位及学校整体的自主权和信息管理能力。也可构建面向师生、面向社会服务的资源云平台,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高职学校从多个方面投入支持,包括人员、资金、技术等。高职院校应从自身的实际出发,紧跟国家发展脚步,在正确观念的引导下,积极规划,合理实施,逐步建立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系统化教学管理信息化模式。

文章来源:《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jxglyjyyj.cn/qikandaodu/2020/0921/645.html

上一篇:校长答普鲁斯特问卷
下一篇: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模式及教学管理探讨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投稿 |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编辑部|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版面费 |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论文发表 |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